Academic literature on the topic '基本语序对比'

Create a spot-on reference in APA, MLA, Chicago, Harvard, and other styles

Select a source type:

Consult the lists of relevant articles, books, theses, conference reports, and other scholarly sources on the topic '基本语序对比.'

Next to every source in the list of references, there is an 'Add to bibliography' button. Press on it, and we will generate automatically the bibliographic reference to the chosen work in the citation style you need: APA, MLA, Harvard, Chicago, Vancouver, etc.

You can also download the full text of the academic publication as pdf and read online its abstract whenever available in the metadata.

Journal articles on the topic "基本语序对比"

1

齐, 锦玉. "马来西亚华语中的趋向补语". Global Chinese 10, № 1 (2024): 53–62. http://dx.doi.org/10.1515/glochi-2023-0040.

Full text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2

Nawaz, Nimra. "巴基斯坦学生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Journal International Lingua Mandarin (JILIN) 3, № 1 (2023): 27. http://dx.doi.org/10.26418/jilin.v3i1.63775.

Full text
Abstract:
巴基斯坦的汉语教育正蓬勃发展,但针对巴基斯坦学生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的习得偏误研究基本上尚未开展。而且,“不”和“没”在日常的口语和写作中使用的频率很高,看似简单,但巴基斯坦学生使用时常常出现偏误。因此,本文以汉乌否定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材料,参考文献,问卷调查等方式,总结出巴基斯坦汉语学生出现的偏误类型,并分析偏误成因。本文主要得出四个结论:第一,“不”、“没”和“نہیں”,在语义上都表达否定。在句子结构上,“不”和“没”都既能独立成句,又能搭配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介词,且有固定形式,但“نہیں”只能独立成句,和搭配动词。在时态上,“不”通常用于将来时,“没”通常用于过去时,“نہیں”则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都可以。第二,巴基斯坦汉语学生对“不”和“没”的主要偏误类型有三种:“不”和“没”的混淆;否定词“不”和“没”在句中的顺序偏误;时态偏误。第三,巴基斯坦汉语学生对“不”和“没”产生偏误的主要原因是:母语负迁移作用;对否定形容词、副词、介词使用的方法不熟悉;学习环境的影响。第四,本文对巴基斯坦学生汉语否定副词“不”和“没”提出教学建议:对比教学;偏误类型讲解;课堂练习与测试;营造汉语语境,提升使用“不”和“没”语感;因材施教;编写巴基斯坦本土化汉语教材。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3

Lộc, Nguyễn Phước, та Triệu Trạch Nam. "HSK六级找病句题型初探". Tạp chí Khoa học 21, № 10 (2024): 1889. http://dx.doi.org/10.54607/hcmue.js.21.10.4404(2024).

Full text
Abstract:
在汉语水平考试(HSK)体系中,“找病句”题型全面考察考生对汉语的语法结构、语义逻辑、词汇理解与使用等知识。这种题型针对高级阶段的学习者设计,具体体现在HSK六级考试阅读理解的第一部分。本研究以HSK六级真题集为语料来源,针对阅读部分中找病句题型的题型设计编排、题型难度、病句类型比例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最后,笔者得出HSK六级找病句题型在设计编排上基本遵循先易后难的顺序、题型难度综合偏大、不同类型的病句比例相差较大等结果。笔者希望通过该研究能够指出HSK六级找病句题型的重点与难点,为制定攻克该题型的教学策略提供依据。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4

燕梅, 柳. "汉语语态系统的线性模型及全景式语法教学模式构想".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9, № 1 (2020): 119–41. http://dx.doi.org/10.1515/caslar-2020-0005.

Full text
Abstract:
提要本文根据汉语学习者对把字句和被动句的习得现象,检视语态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问题,以本体研究成果为基础对语态句式进行梳理和总结。首先,通过与以主动宾为顺序的普通句对比,得出了把字句的语法意义、句法条件和语用规则。语义上,把字句是有标记的强式主动句,完整叙述了施事对受事从起点经动作到结点强式改变的动态过程,是对整个动态过程的语言模拟。句法上,把字句的动词要有改变转换功能的词汇意义,受事改变前后的起点和结点必须同现于动词前后,动词和补语部分必须满足受事改变后的完结状态。语用上,说话人可以根据语态意义的表达程度、语体风格、语用功能以及表达焦点来选择把字句或普通句。其次,本文提出汉语的语态范畴系统是一个在语法意义、句法形式和语用选择上都对称的线性模型:强式主动←一般主动↔一般被动→强式被动,并用图表对模型解释说明。这个模型认为,汉语的主动和被动语态各有两种句式表达了不同程度的语态意义,强式或一般;语态意义的强弱由相应的句法标记来表达。四种句式在句法结构和语态意义上具有对应相关性,在语用选择上具有互补关联性。最后,本文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采用“全景式”的教学模式,即教授一个语法点时,通过简要介绍完整的范畴系统来提供个体语法点的背景信息,帮助学习者更清楚地认识和理解这个语法点。并建议教学语法应以微观的本体研究成果为基础,多开展宏观研究,整理和归纳各语法范畴的系统。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5

毅, 孙., та 贾. 彩云. "情感形容词的对外汉语教学: 认知隐喻理论视角".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8, № 2 (2019): 249–74. http://dx.doi.org/10.1515/caslar-2019-0010.

Full text
Abstract:
提要本文尝试将认知隐喻理论引入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探讨隐喻能力教学对汉语学习者情感形容词的学习效果。通过情感形容词的界定和特征描述,基于对 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考察,笔者发现汉语学习者情感形容词的习得存在各类偏误。在 20 类情感形容词中有 10 类出现了一半或过半的偏误词汇数,偏误词汇用例大于 2 的情感类形容词高达 15 类。在认知隐喻理论的视域下,情感形容词概念隐喻有实体隐喻、方位隐喻和通感隐喻三种类型。情感形容词的隐喻性为我们从认知隐喻理论视角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契机。通过隐喻能力教学对比实验,并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与比较,发现实施认知隐喻教学的实验组测试成绩优于对比组。该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实施隐喻能力教学,培养学生的隐喻意识,能够有效提高情感形容词的学习效果,即隐喻能力教学对对外汉语学习者的情感形容词习得具有较大影响。基于此,本文从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及教学实践三个方面,针对汉语学习者的情感形容词偏误,为对外汉语情感形容词教学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首先,教学大纲制定者应扩充大纲中隐喻词汇的比例,并开设培养隐喻能力的相关课程。其次,教材编写者在编写词汇时要以培养汉语学习者的隐喻意识为宗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让汉语学习者能在大脑中自动建立两个概念域间的联系。最后,教师要将概念隐喻理论巧妙地融入对外汉语教学,强化学生的原型范畴意识,培养词汇扩展能力;通过建立意象图式提高学生的隐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6

燕, 王., та 刘. 运同. "会话分析视角下汉语教师修正行为研究".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14, № 1 (2025): 121–55. https://doi.org/10.1515/caslar-2025-0006.

Full text
Abstract:
提要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纠错反馈已在行为主义、先天习得、认知、社会文化以及互动主义等诸多理论研究领域呈现丰富成果, 而关于汉语教师纠错的实证研究仍相对匮乏。从同期引入国内的会话分析视角来看, 纠错被归类为一种修正机制。目前对汉语教师的修正行为研究主要集中在完整的不同层次课堂, 而对形式准确的微观课堂语境等特定环节的深入考察则明显不足。 本研究通过同济大学师生以及公共网络资源, 收集了 50 节课堂录像, 总时长 300 分钟, 并从中筛选出 226 段形式准确的汉语课堂片段, 共计 37446 字。研究者运用会话分析转录方法, 探讨了汉语教师在此特定语境下纠错行为的序列结构, 并尝试为汉语教学提出建议。本研究不仅证实了四种典型的修正模式, 还发现了两种非典型模式。这四种典型模式出现在特定微观语境中, 每种修正模式都有基本式及变体式, 呈现出多样性和全面性的特点。与日常对话相比, 研究发现每种修正模式都伴随着一个操练序列。此外, 师生常常使用非语言方式来引发或修正, 这也会影响修正模式, 因此非语言交际的作用不容忽视。 研究建议, 作为汉语教学互动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和学生应充分理解课堂互动模式, 明确各自的角色和责任, 提高引发和修正的意识, 重视非语言交际, 以便更高效地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7

徐, 伟超. "铁路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开发研究". 建筑工程与管理 6, № 4 (2024): 26. http://dx.doi.org/10.33142/aem.v6i4.11549.

Full text
Abstract:
在铁路建设中既有线路的改建设计,由于线路所处的区域不同,改造过程限制条件较多,在设计的方法中存在大量复杂的计算,我们应用铁路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结合C#编程语言,完成兰新线张掖-嘉峪关段中15KM实际线路的平、纵断面设计。在深入研究铁路选线知识和铁路建设程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铁路动态设计思想和基本计算方法,进一步探讨了铁路动态设计基本方程。重点研究了铁路曲线模型的铁路静态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了面向对象设计原理和方法,设计了确定型铁路静态设计的优化迭代算法过程。为实现自动方案比选,论文探讨了基于程序的铁路选线设计系统的线路多方案综合评价方法。论文运用面向对象技术进行铁路静态设计研究,并结合研究方法,采用C#开发工具研制并开发了铁路线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实现动态设计人机交互功能。研究结果为我国铁路建设提供了基础性工作补充和完善;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8

Qurolova, Sayyora Turg'un qizi. "中乌语动宾语序对比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VERB-OBJECT WORD ORDER IN CHINESE AND UZBEK". Oriental Renaissance: Innovative, educational,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2, № 26 (2022): 256–59. https://doi.org/10.5281/zenodo.7335266.

Full text
Abstract:
<em>对每个留学生来说掌握汉语的语法规律都很难。乌兹别克斯坦学生的母语和汉语属于不同语言类型,学习汉语动宾语序时经常遇到一些困难。本文归纳了乌兹别克斯坦学生汉语动宾语序的偏误类型与产生成因。本次归纳前任研究文章发现,乌兹别克斯坦学生对汉语九种句式中的动宾语序偏误率较高,其中常见离合词、&ldquo;被&rdquo;字句、&ldquo;把&rdquo;字句等。这些句式不同水平的HSK4级、5级、6级学生掌握的情况都不同,主要偏误成因是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教材原因、教师讲解不够充分等。</em> <em>It is difficult for every international student to master the grammatical laws of Chinese. The mother tongue and Chinese of Uzbek students belong to different language types, and they often encounter difficulties when learning Chinese verb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ypes and causes of the Uzbek students&#39; Chinese verb-verbal order. Th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9

刘, 晓瑞. "汉英语音差异对语言习得的影响综述". 教育研究 3, № 6 (2020). http://dx.doi.org/10.32629/er.v3i6.2796.

Full text
Abstract:
以发声为主的语音层面的差异是二语习得过程中最显而易见的。母语与二语的差异带来的干扰或多或少会导致语音错误现象的出现,由此导致二语习得者出现错误时间延长,其通过中介语中某些发展序列的速度延缓。基于此,本论文主要探讨母语是汉语的学生在英语语音学习时,如何受到汉语语音的发音方式和习惯所影响,导致语音错误的出现。语言习得涉及到的方面较为笼统,影响因素众多,标准汉语和英语发音现实生活中很难判定和抉择,因此本文所提及到的两种语言的语音对比更多的是基于理想化的环境所做出的推断。本论文采用的汉、英语音系统的比较准则是以汉语普通话(SC)、标准发音(RP)和通用美语(GA)为基准的,音标体系采用国际音标(IPA)和美式音标(K.K.)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10

Jia, Qi. "对既存并列项的觉察与选择". Chinese Language and Discourse, 28 серпня 2023. http://dx.doi.org/10.1075/cld.23007.jia.

Full text
Abstract:
摘要 摘要 本文采用会话分析的研究方法,根据汉语自然会话中“反正”引导的话语出现的序列环境和话轮设计方式,证明“反正”作为一种“表明对既存并列项的察觉和选择”的装置(device)在言谈互动中被广泛使用,其基本功能是,交际者在察觉到前文中显性或者隐性地存在着源自不同交际者话语的两个或数个并列项后,通过“反正”引导的话语表明要在其中做出选择的态度。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证了以往研究中提到的“反正”一语所具有的“对不同意见的坚持”“表示让步”“态度指示”“回归话题”和“总结”等功能都是由上述功能衍生而来的。最后,本文明确了“反正”作为互动行为资源,具有“暗示对比”和“实现对话题的控制”等功能。
APA, Harvard, Vancouver, ISO, and other styles
More sources
We offer discounts on all premium plans for authors whose works are included in thematic literature selections. Contact us to get a unique promo code!